首页

中国女王调教网站

时间:2025-05-24 10:50:32 作者:“地雷战”亲历者刘寿山:当年我们这样把鬼子炸上天! 浏览量:43268

  【东盟专线】东博会“老”侨商的“新玩法”

  中新社南宁9月28日电 题:东博会“老”侨商的“新玩法”

  作者 林浩 涂丽莎

  “10年前,我们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主要把泰国的青草药膏、冬阴功调料等特色商品销往中国市场,如今,我们注重与中国数字经济、光伏发电等领域领军企业建立联系,把高技术引入泰国,实现共赢发展。”泰国广西总会副主席刘红亮接受采访时说。

  9月24日至28日,第21届东博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在泰国馆展区,刘红亮和妻子一道,烹饪泰式美食,推介泰国产品,吸引众多客商眼球。

图为第21届东博会泰国馆现场,刘红亮(左一)在现场为参观者调制冬阴功汤。涂丽莎 摄

  从2012年起,刘红亮便带团参展东博会,见证了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以前东博会参展商品多以水果、大米等农副产品为主,如今可以看到新能源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技术尖端、创新性强的产品,这给我们创业提供了新商机。”

  今年的东博会上,刘红亮除了把研发3年的冻干冬阴功汤产品推广到中国市场,还与中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在泰国代理销售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家用储能等产品。

  和刘红亮相似,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副总会长吕海庭在此次东博会上收获满满,他代表马来西亚桂商总会和南宁交通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运营南宁—吉隆坡国际航线,并在“RCEP经贸合作高端对话”上,代表东盟国家商协会发布《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联盟章程》。

  吕海庭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后,他顺利把马来西亚榴莲引入中国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此次东博会期间,他发现中国企业的垃圾发电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先,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较大经济效益,这一宝贵经验值得马来西亚学习借鉴。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是东博会的“老朋友”,他在南宁建设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已成为今年东博会的分会场之一,助力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吸引众多客商参访交流。

  此次东博会召开前夕,张松声和广西官方共同打造的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首展举行开展仪式,该项目引进欧洲国家先进的批发市场概念,将扩大中国—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规模。

  张松声还被聘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届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表示,将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机遇,挖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潜力,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来广西发展。

  看好东博会带来的机遇,巴西巴中友好合作协会副会长江弘牵线搭桥,邀请巴西经贸代表团参会,他还计划投资4亿美元,在广西建设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助巴西企业开拓中国—东盟市场。

  连日来,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西侨商会会长王琳达参加了10余场经贸交流活动,已就推动海上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与合作伙伴达成投资意向。

  在此间召开的2024年“侨聚东博·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经贸交流活动上,王琳达表示,东博会为客商搭起共赢的桥梁,广大侨商将抓住机遇,拓宽中国—东盟合作领域。(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天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意味深长

作为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是余杭过去数年着力解决的短板之一。从引进浙大一院总部等名院,到推动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等,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余杭将70%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支持民生,近三年已累计投入735亿元。而如今文化地标汇聚,也体现着当地“让文化红利成为最普遍福祉”这一“民生考量”。

湖北宜昌:珍稀夏候鸟数量明显增长

“党和国家对咱们守边群众的政策越来越好啦。”对于年近七旬的守边牧民占堆来说,搬新居、住新房在他小的时候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可这些年里,从用石头垒起的“第一代”简易房至今,占堆先后搬了五次新家;这一天,他和5个子女共分到6套新房,儿子扎西顿珠的住房面积更是达到150平方米。

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澳行程满亮点多 与民众亲切互动

月饼吃过不少,但对台青黄媚君来说,自己动手做月饼,还是头一遭。她此次所师从的徐红生,是苏州稻香村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而苏州稻香村,则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保护单位。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迎来第25万名游客

科幻喜剧剧情片《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紧随其后,收获最佳女主角、最佳制作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和最佳服装设计奖。

白先勇、王安祈对谈:“牡丹花开二十年” 打造昆曲新美学

如何将这种表现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发起以纹样文化基因数据库为基础的“北京(西城)文化数字基因工程”,该项目聚焦西城区代表性文保单位,实地采集纹样素材,进行数字化转化。通过梳理西城历史文化脉络,采集典籍档案、街区街巷、建筑器物中纹样素材,已针对西城区65处具有代表性的载体点位进行了文化内涵上的深度挖掘和艺术性阐释,形成了218个基因纹样、320组组合纹样、320个纹样器型图、8000个单体纹样,为后期数字设计转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